新闻通知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通知-新闻通知

卓越工程师如何炼成?

来源: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03-21   作者:pxgcsxy001   阅读次数:688



“来到玉门油田,这里是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浙大工程师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尊博发出感慨,“在制氢车间现场,我从整个制氢项目的设计到建设再到投入运行实现了全过程参与……”上到嫦娥揽月,下到万米深潜,一批批浙大学子奔赴天南地北,真正投身大国工匠的“试炼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世界工程教育第一大国,如何从世界工程教育第一大国到世界工程教育强国,高质量培养卓越工程师队伍是关键。


卓越工程师要怎样炼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如何培养?


2016年,浙江大学就创立了全国首家研究生层次实体化工程师学院,正努力以一个先行者姿态,不断探寻着一条中国大学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道路。




破题,想国家之所想


全球产业链重塑,颠覆性技术快速突破,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凸显极端战略性和必要性的需求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30年全球将短缺8500万高技术人才。我国许多关键产业面临高水平工程师紧缺的问题,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预估显示,当前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6.65万人左右,而其中人才缺口将达到20万人。


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如何破题?


“从招生开始,我们就与其他学院有所区别,不是按照专业类别划分,而是采用项目制方式。”研究方向为智慧能源的王尊博说,“我的项目培养方向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的。班上有28名同学,分别来自动力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虽然学科背景不同,但科研的主攻目标是一致的。”


紧密对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关键领域,浙大工程师学院创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管理架构和协同机制,招收跨专业类别研究生,学生不再分散在各个院系,而是都集中到工程师学院统一培养。


同时,学院把24个理工、农医、经管等院系和18个高水平学科的优质资源汇聚于此;为学生配备的导师团队,既有来自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工程项目中的专家学者,也有重点企业的总工程师和行业导师,快速提升响应国家关键领域人才急需的培养能力。





浙江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仪式


“要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服务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培养造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大批卓越工程师。”2022年,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学院。“实体化运行、项目制组织、全方位训练、全链条协同”,经过八年的实践,浙大工程师学院快速破题。




破壁,急国家之所急


“我想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想用知识改变贫困地区的现状三年前,高近爽从云南腾冲考入浙大工程师学院读研,他说:“在我的家乡,太阳能、地热能资源丰富,但应用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我坚定地选择到工程师学院深造。”


硕士期间,高近爽参与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个横向课题,所在团队设计的新工艺空调系统,为卷烟厂降低了60%的用电量,并应用于杭州卷烟厂校企合作项目中。同时,他也将成果提炼成论文发表在专业领域顶刊上。现在,正在读博的高近爽仍致力于为高寒地区提供高效清洁的供热方式的研究探索,不懈深入地走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路上。



研究生在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入企实践


在浙大工程师学院,你可以选择走入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深入中石油的太阳能制蒸汽系统研究;也可以去到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亲自感受飞机总装智能化集成测试;更可以与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专家畅谈上天揽月……面对学科交叉有壁垒,院系协同有“时差”等难题,工程师学院以“项目制”为载体,构建了全方位学科交叉、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培养新模式。


学院一边建立战略科学家主导的项目制团队,一边与企业一体化组建联合培养基地和研发中试基地。例如,学院与中航西飞、航空工业成飞等龙头企业签订了“订单式”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全日制在校生需到企业开展专业实践训练,时间不少于1年。高校与产业双向赋能,深度协同,打造有组织的全方位协同育人共同体。



工程师学院学生在实践平台上课


在学工交替中能力进阶,在科学与工程中蓄势勃发。近五年,在校与已毕业的2841位研究生参与了1400余家大中型企业2580个项目,授权发明专利820余项。近五年毕业生中的40%进入央企与世界五百强企业。学生在读期间和毕业五年内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和浙江科技大奖等省部级科技奖26项,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奖励11项。




破圈,应国家之所需


锁定、转向、加速,机器狗灵活避开纸箱,亦趋亦步之势跟随移动中的目标人物,高端智能机器人课堂竞赛上,12个学习小组正在进行激烈竞赛。这是《高阶工程认知与实践》课堂中的一幕。


另一边,学院工4北大厅中,元宇宙中的沉浸式汽车驾驶模拟试验平台、智能无人机灭火系统、机械零件加工流水线车间等各式工业应用场景正在一一展示,它们出自103位同学设计之手,趣味横生。




致力于教育改革创新,卓越的工程人才教学、实训和评价应该以什么为导向?


工程师学院给出回答:工程核心知识能力素养


面向国家关键领域“大工程”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创新,工程师学院重构工程核心知识能力素养指标体系,打破同质化培养困局,开设了工程伦理、工程管理、知识产权与标准、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并且与吉利、华为等企业合作开发实践教学类课程,推行“学生带企业项目入学、校内外导师联合攻关指导、毕业带回项目解决方案”的育人形式。


其中,邀请校内和行业高水平专家共授的《工程技术创新前沿》《产业技术发展前沿》等课程,带领学生关注最新的前沿技术视野;特色课程《高阶工程认知与实践》等多门实践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学院建设的大型综合实训平台使用率高达80%以上,学以致用的齿轮真正转起来。






同时,学院与巴黎综合理工、莫斯科航空学院、荷兰埃因霍芬理工、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工程教育强校联合设立了6个工程双学位项目、2个海外实习及交换项目,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浙大和法国高校多元开放的培养环境和产教融合机制激发了我的创造力与能动性,”中法双硕士项目毕业的吴云来说,“目前我供职于正泰新能源多能互补事业部,在读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导师团队的新型电力系统重点课题研究,让我更好地将学科前沿知识应用到企业创新实践中。”






浙江大学-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双学位项目法方学位授予仪式




有方向、有责任、有灵魂的卓越工程师应该如何炼就?


直面使命与需求,直击痛点和要点。


浙江大学“基于‘工程师学院’破零散、破壁垒、破同质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实践”成果在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中位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且行且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