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至27日,作为中国科协2025“开放合作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2025中外工程师工程能力提升研修活动(埃及)” 在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圆满落幕。这场以“融绿智共生・启丝路新程”为主题的研修活动,聚焦智能系统工程、环境工程、绿色建筑与节能工程三大前沿领域,汇聚中埃70余位工程师,在8天的深度互动中,共探工程技术前沿,共话跨国产学合作,为中埃工程领域交流写下生动注脚。
浙大启新程!共续丝路故事
10月20日,研修活动开班仪式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正式举行。中国工程师联合体、浙江大学、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及埃及工程师联合体代表齐聚一堂,分别登台致辞。各方在发言中一致强调,中埃在工程领域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与广阔的发展空间,此次研修活动既是两国工程师技术交流的 “桥梁”,更是推动双方深度协作、共促行业发展的 “纽带”,共同传递出深化中埃工程领域合作的坚定决心。

硬核交流!解锁未来工程新科技
开班仪式后,技术报告环节迅速点燃活动热情,成为中埃工程师智慧交锋的核心阵地。中方专家围绕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先后分享世界级工程案例、大模型技术赋能企业创新路径、智能体育场馆设计理念及具身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展现中国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前沿探索;埃方工程师则聚焦本国绿色能源与智能技术发展,介绍埃及绿色氢能开发进展、本班太阳能园建设实践及国家级人工智能系统工程突破,呈现埃及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成果与需求。

学员艾哈迈德・侯赛因(中国建筑集团埃及分公司高级机电工程师)则在听取报告后激动地与我们分享“特别感谢埃及工程师联合体与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共同搭建这个平台,中国在工程领域的进步令人敬佩,如今已成为多个领域引领世界的强国,为所有追求进步与发展的国家树立了典范。期待中埃两国能在知识共享与技术交流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在专题工作坊中,双方工程师围绕能源工程技术应用、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以及数智化背景下工程师能力建设路径展开深度研讨,从技术细节到人才培养,层层深入交流观点、分享经验。学员阿里・马哈茂德(埃尔塞维迪电气能源顾问)在交流中坦言:“埃及近年来全力推进绿色能源开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领域,并提出‘2030 埃及愿景’,目标到2030年让42%的能源来自绿色可再生能源。中国在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实践经验全球领先,中埃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在与云深处科技工程师就具身智能技术深入交流,并现场观看“山猫”器狗演示后,学员努尔汉・阿明(中国建筑集团埃及分公司建筑协调员)难掩惊叹:“云深处科技在具身智能技术上的创新突破与行业应用实践,完全超出我的预期,让我大开眼界。我迫切希望将中国的创新经验带回埃及,助力相关领域发展。”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智能化设计主任工程师孙杰在分享杭州亚运场馆建设案例时也表示:“通过杭州亚运场馆的建设,我们探索形成了一套绿色智能的建筑解决方案,如今很乐意将这些经验分享给埃及同行,共同推动两国智慧城市建设。”
实地种草!走进"中国工程"现场
为让埃及工程师更直观感受中国工程技术的实践成果,本次研修精心设计实地考察环节,以“绿色”“智能”为两条核心主线,串联起杭州、温州两地的代表性企业与项目,让“纸上技术”变为“实景可感”。
在杭州,考察团首站走进杭州临江环境能源有限公司,深入厂区了解垃圾焚烧发电的技术创新点——从垃圾无害化处理流程到发电效率提升技术,从数字化运营系统搭建到环保排放控制标准,全方位感受中国在“垃圾变能源”循环经济领域的实践;随后,考察团前往海康威视与浙江中控,亲身体验中国企业在智能安防领域的技术突破、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创新应用,以及绿色低碳整体解决方案的落地成效,直观感受中国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的融合实力。
转场温州后,中埃工程师一行参访伟明环保,聚焦环保装备研发、新能源材料制造等领域,详细了解中国企业在环保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实践经验;此外,他们还受邀参加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开幕式,在现场聆听全球青年科学家关于可持续发展、跨学科融合的前沿思考,感受全球科技创新的活力与趋势。

实地考察结束后,学员奥姆尼娅・穆罕默德(开罗德国大学助理讲师)兴奋地分享感受:“能来到中国参与此次中埃培训合作项目,我感到非常幸运。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能在这里直接聆听中国在创新和高科技领域的前沿成果,对我、对我的同事乃至整个埃及工程师群体而言,都极具参考价值,我为此感到自豪与荣幸。”
杭州临江环境能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郑仁栋也在与学员交流时表示:“垃圾焚烧发电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期待与埃及工程师加强这一领域的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破冰组CP!从同学到朋友的奇妙旅程
在紧凑饱满的技术交流与实地考察之余,本次研修还精心安排了一系列文化活动,让中埃工程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进了解、深化友谊,为技术合作注入“情感温度”。
研修报到当晚,欢迎晚宴在西湖之畔举行,桂花香气萦绕席间,中埃工程师在美食与美景中初次相识,开启跨文化交流的序幕;次日的破冰行动中,两国工程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画像创作,用画笔描绘职业身份与个人兴趣,在欢声笑语中迅速拉近距离;活动间隙,双方还共同合唱中埃民族歌曲,熟悉的旋律与真挚的歌声,让两国工程师的情谊在音乐中进一步升华。

尤姆娜・奥萨马(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助教)表示:“非常感谢中国工程师联合体的资助,让我有机会参加此次研修。这几天,我们了解了中国不同产业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如何运用 AI 技术实现减排环保,更深刻体会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我们参观了中国的高校和企业研发部门,亲眼看到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并带回埃及实践的内容。”
浙江大学能源学院李晓东教授在分享 “浙江大学与产业界在环境治理与可持续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典型案例” 后也强调:“以碳中和为重点深化国际联合研究,构建产学研协同的国际合作,是中埃工程人才联合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两国工程领域长期合作的关键支撑。”
未完待续!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10月27日,研修活动迎来收官之日。当天上午,中埃工程师先实地考察杭州运河亚运公园智慧体育场馆,近距离感受绿色智能建筑在大型体育场景中的应用;随后,一行人移步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参与智慧场馆建设专题工作坊,围绕场馆智能化运营、绿色节能技术优化等议题展开最后一轮深入研讨。研讨结束后,结业仪式正式举行。8 天的朝夕相处,让中埃工程师从陌生到熟悉,在技术交流中相互启迪,在思想碰撞中达成合作共识。巴西姆・埃尔赛义德(中国建筑集团埃及分公司机械副经理)在仪式上感慨:“本次研修活动虽已落幕,但两国工程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征程,已站在全新的起点,即将开启新的篇章。”
“国家卓越工程师”获得者张春生在分享环节的发言,为本次研修活动写下深刻注脚:“科学家发现世界,工程师创造世界。未来,中埃两国工程师应继续携手,将绿色理念与智能技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如今,依托中国工程师联合体的引领与搭建,中埃工程师 “联接网络” 已成为两国工程界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此次研修的学员们,不仅带回了前沿技术知识与跨国产学经验,更肩负着将 “短期交流成果” 转化为 “长期协作实践” 的重要责任。这份由中国工程师联合体主导绘就的中埃工程合作蓝图,终将在两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留下深刻而坚实的工程印记。
